工业超纯水设备通过多级处理技术生产高纯度水,广泛应用于半导体、制药、实验室等领域。为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、延长使用寿命并保证水质达标,需定期进行科学保养。以下是详细的保养技巧:

一、日常运行监控与记录
实时监测水质参数
关注产水电阻率、电导率、流量、压力等关键指标,确保水质符合工艺要求。若电阻率突然下降或电导率升高,可能提示膜污染或树脂失效,需及时排查。
记录运行数据(如进水压力、产水流量、浓水流量等),建立设备运行档案,便于分析趋势和提前预警。
检查设备运行状态
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常噪音、振动或泄漏现象,检查泵、阀门、管道等部件是否正常运行。
确认自动化控制系统(如PLC、触摸屏)显示正常,避免因控制故障导致设备停机或水质波动。
二、预处理系统保养
多介质过滤器维护
定期反洗:根据原水浊度设定反洗周期(通常每24-48小时一次),清除滤层中的悬浮物和杂质,防止滤料板结。
更换滤料:滤料(如石英砂、无烟煤)使用3-5年后需更换,若压差持续升高或出水浊度超标,需提前更换。
活性炭过滤器维护
定期反洗:与多介质过滤器同步反洗,去除吸附的有机物和余氯。
更换活性炭:活性炭吸附饱和后(通常1-2年),需更换新炭,避免余氯穿透损伤后续膜元件。
保安过滤器维护
更换滤芯:滤芯压差达到0.05-0.1MPa时需更换(通常每1-3个月一次),防止大颗粒进入反渗透系统。
检查密封性:确保滤芯安装到位,避免旁路泄漏导致水质污染。
三、反渗透(RO)系统保养
定期清洗膜元件
化学清洗:当产水量下降10%-15%或脱盐率下降5%时,需进行化学清洗。根据污染类型选择清洗剂(如柠檬酸清洗无机结垢、氢氧化钠清洗有机物污染)。
物理清洗:采用低压冲洗或气水混合冲洗,去除膜表面松散沉积物。
控制运行参数
进水压力:保持压力稳定(通常1.0-1.5MPa),避免压力过高导致膜元件变形或压力过低影响产水量。
回收率:控制浓水排放量(回收率通常75%-85%),防止浓水侧浓度过高导致结垢。
温度:进水温度控制在20-30℃,温度过高会加速膜老化,温度过低会降低产水量。
停机保护
短期停机(1-7天):每天低压冲洗膜元件10-15分钟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长期停机(超过7天):用1%亚硫酸氢钠溶液充满膜元件,封闭所有进出口,避免膜干燥和氧化。
四、离子交换与EDI系统保养
离子交换树脂维护
再生处理:当产水电阻率下降至1MΩ·cm以下时,需对树脂进行再生(阳树脂用盐酸,阴树脂用氢氧化钠)。
更换树脂:树脂使用3-5年后需更换,若出现破碎、颜色变深或再生后性能无法恢复,需提前更换。
EDI模块维护
定期清洗:每3-6个月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清洗EDI模块,去除结垢和微生物污染。
检查电压电流:确保EDI模块运行电压和电流稳定,避免因电压过高导致膜损坏或电流过低影响产水质量。
更换离子交换膜:若EDI模块产水电阻率持续下降且清洗无效,需更换离子交换膜。
五、终端处理与消毒
紫外线杀菌器维护
定期清洗石英套管:每3-6个月用酒精擦拭石英套管表面,去除沉积物,确保紫外线穿透率。
更换紫外线灯管:灯管使用寿命通常8000-12000小时,需按说明书定期更换。
超滤膜维护
定期反洗和化学清洗:根据压差或产水量下降情况,进行反洗或化学清洗(如用氢氧化钠清洗有机物污染)。
更换超滤膜:膜丝断裂或通量无法恢复时需更换新膜。
六、整体设备维护
定期检查管道与阀门
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泄漏,阀门是否开关灵活,避免因泄漏导致水质污染或压力损失。
定期更换密封圈和O型圈,防止老化泄漏。
润滑与紧固
对泵、电机等运动部件定期加注润滑油,减少磨损。
检查设备固定螺栓是否松动,确保设备运行稳定。
环境控制
保持设备间清洁、干燥、通风,温度控制在5-40℃,避免设备受潮或过热。
远离腐蚀性气体和强电磁场,防止设备腐蚀或干扰自动化控制。
七、专业维护与培训
定期专业维护
委托专业服务商每半年或一年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膜性能测试、电气系统检测等,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。
操作人员培训
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,掌握设备运行原理、日常维护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