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去离子水设备(通过离子交换、反渗透、EDI 等技术去除水中离子、有机物等杂质,产出纯水或超纯水)的使用需遵循规范流程,以确保出水水质稳定、设备寿命延长。以下是详细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:

一、使用前准备
设备检查
连接检查:确认进水管(自来水或预处理水)、出水管(连接实验用水点)、排水管连接牢固,无渗漏;电源插头、地线连接正常(防漏电)。
耗材状态:查看预处理滤芯(PP 棉、活性炭)、反渗透膜(RO 膜)、离子交换树脂、超纯水柱等是否到期(参考设备说明书的更换周期,如 PP 棉 3-6 个月,RO 膜 1-2 年),过期需提前更换。
水箱检查:若设备带纯水箱,需确保水箱清洁(首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,用纯水冲洗 2-3 次),避免污染出水。
参数确认
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出水水质(如纯水电阻≥10MΩ・cm,超纯水电阻≥18.2MΩ・cm),部分设备可通过显示屏调节运行模式(如 “制水”“循环”)。
确认进水条件是否符合设备要求(如进水压力 0.1-0.4MPa,水温 5-35℃,若水压不足需加装增压泵)。
二、开机与制水流程
开机操作
打开进水阀门(缓慢开启,避免水锤冲击 RO 膜),接通设备电源,按下 “开机” 键,设备进入自检状态(指示灯亮,泵体启动前会预冲洗)。
预处理阶段:自来水先经 PP 棉过滤(去除泥沙、铁锈)→ 活性炭吸附(去除余氯、有机物)→ 软化树脂(可选,降低硬度,保护 RO 膜),此过程约 1-3 分钟,废水通过排水管排出。
核心制水阶段
反渗透(RO)制水(若设备含此模块):高压泵启动,水通过 RO 膜(截留 99% 以上的离子、细菌、有机物),产生的 “透过水” 进入中间水箱,浓水(含高浓度杂质)排出,此时需观察 RO 膜产水流量(正常约 10-30L/h,因设备型号而异)。
离子交换 / EDI 深度净化:中间水箱的纯水进入离子交换柱(或 EDI 模块),进一步去除残留离子,产出去离子水(电阻达标),超纯水设备还会经 UV 杀菌(去除 TOC)、终端滤膜(0.22μm,除菌)。
取水操作
打开取水口阀门,直接接水(建议先放掉管道内滞留水 1-2 分钟,确保水质)。
若需定量取水,使用设备自带的定量功能(设置体积后自动停止)。
三、停机与维护
正常停机
取水结束后,关闭取水阀门,按下 “停机” 键,设备自动进入冲洗程序(冲洗 RO 膜、树脂柱,约 1-2 分钟),待泵体停止、指示灯熄灭后,关闭进水阀门,断开电源。
日常维护
定期冲洗:每日首次开机或长期停机(>24 小时)后,先让设备空转冲洗 5-10 分钟,避免管道内微生物滋生。
耗材更换:根据水质监测数据(如电阻率下降、产水量减少)及时更换滤芯 / 膜(更换后需冲洗新耗材至水质达标)。
清洁消毒:每月用专用消毒剂(如柠檬酸溶液)清洗纯水箱和管道,防止生物污染。
长期停用处理
若停用超过 1 周,需排空设备内的存水,关闭进水阀,断开电源;再次使用前,更换所有预处理耗材,冲洗设备 30 分钟以上,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四、注意事项
禁止在无进水状态下开机(会烧毁高压泵),若进水压力异常,设备会自动报警,需排查故障后再启动。
取水时避免容器污染(如使用洁净烧杯,避免手接触瓶口),超纯水需现用现取(长期存放会吸收空气中的 CO₂导致电阻率下降)。
定期记录设备运行参数(产水量、水质、耗材更换时间),便于追溯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