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池超纯水设备主要应用于蓄电池、锂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等制造领域,是这些行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。电池超纯水设备通过多级工艺组合实现高效净化,其核心工作原理可分为预处理、膜分离、电去离子(EDI)及终端精处理四个环节,具体如下:

一、预处理:去除悬浮物与杂质
预处理是超纯水制备的di一步,目的是通过物理过滤和化学吸附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物及余氯等杂质,保护后续膜元件和树脂免受污染。典型配置包括:
多介质过滤器:利用石英砂、活性炭等介质拦截大颗粒悬浮物。
活性炭过滤器:吸附水中的余氯、有机物及异味,防止氧化性物质破坏反渗透膜。
软水器: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、镁等硬度离子,防止反渗透膜结垢。
精密过滤器:采用5μm或1μm滤芯进一步截留微小颗粒,确保进水浊度≤0.5NTU。
二、膜分离:反渗透(RO)脱盐
反渗透是超纯水制备的核心环节,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98%以上的溶解盐、细菌、病毒及大部分有机物。其工作原理为:
高压驱动:通过高压泵将预处理后的水加压至1.5-3.0MPa,克服渗透压使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。
离子截留:膜孔径仅0.0001μm,可有效截留Na⁺、Cl⁻等一价离子及Ca²⁺、Mg²⁺等二价离子,产水电导率通常≤10μS/cm。
浓水排放:截留的杂质随浓水排出,浓水与产水的比例一般为1:3至1:5。
三、电去离子(EDI):深度净化与树脂再生
EDI技术结合电渗析与离子交换原理,实现连续、无化学试剂的深度脱盐,其核心过程包括:
离子吸附:RO产水进入EDI模块后,淡水室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中残留的微量离子(如SiO₂、CO₂等)。
电场驱动:在直流电场作用下,阳离子向阴极迁移,阴离子向阳极迁移,通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进入浓水室。
树脂再生:电场促使水分子电离生成H⁺和OH⁻,持续再生树脂活性,避免传统离子交换需酸碱再生的弊端。
产水指标:EDI产水电阻率可达15-18.2MΩ·cm,满足电池生产对超纯水的严苛要求。
四、终端精处理:确保水质稳定
为满足电池行业对超纯水的终极需求,设备通常配备终端精处理单元,进一步去除水中微粒、细菌及总有机碳(TOC):
紫外线杀菌:利用185nm和254nm双波长紫外线破坏微生物DNA,确保产水无菌。
超滤(UF):采用0.01μm孔径膜截留胶体、大分子有机物及细菌,产水SDI(污染指数)≤2。
抛光混床:填充核级离子交换树脂,将电阻率提升至18.2MΩ·cm以上,同时降低TOC至≤5ppb。
五、自动化控制与安全保护
现代电池超纯水设备采用PLC+触摸屏控制系统,实现以下功能:
液位控制:自动调节原水补水、中间水箱及纯水箱液位,防止设备空转或溢流。
在线监测:实时显示产水电导率、电阻率、流量及压力等参数,超标时自动报警并停机。
自我保护:具备过压、过流、短路及漏水保护功能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