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过滤水设备通常采用多种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净化水,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:

预处理
沉淀:原水进入设备后,先经过沉淀工艺。在沉淀池中,由于水流速度减慢,水中的大颗粒杂质,如泥沙、石子等,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池底,从而初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。
过滤:沉淀后的水接着通过过滤装置,一般采用石英砂过滤器等。石英砂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,能够拦截和吸附水中的细小颗粒、悬浮物等,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,使水更加清澈。
反渗透处理
半透膜原理:经过预处理后的水进入反渗透系统。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,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,而阻止水中的盐分、重金属、有机物、细菌等杂质通过。在压力作用下,水从浓度高的一侧(原水侧)透过反渗透膜进入浓度低的一侧(产水侧),而杂质则被截留在原水侧,从而实现水的净化。
脱盐及去除杂质:反渗透膜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各种盐分,使水的含盐量大大降低,同时对重金属离子、有机物、细菌等杂质也有很高的去除率,可将水中的这些有害物质降低到安全水平以下。
后处理
杀菌消毒:经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水虽然已经去除了大部分杂质,但可能仍含有少量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。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,通常采用紫外线杀菌器或臭氧发生器等设备对水进行杀菌消毒。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 DNA 结构,使其失去活性,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;臭氧具有强氧化性,能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,并能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。
水质调节:根据需要,还可能对水进行水质调节,如调节水的酸碱度、硬度等。例如,通过添加适量的碱性物质来提高水的 pH 值,使其达到适宜的饮用范围;或者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,减少水中钙、镁等离子的含量,防止水垢的形成。